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0697|回复: 2

[云南]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0 17: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属的自治州,“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2010年常住总人口121.1,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芒市芒市镇。历史沿革
编辑

古代

达光(哀牢)王国时期
公元前五世纪(前424年左右),傣族先民在澜沧江中上游地区(保山隆阳)建立了达光王国(又译“哀牢国”或“乘象国”),位于伊洛瓦底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德宏成为达光王国的一部分。德宏是达光(哀牢)王国的西大门,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达光王国东面的滇国(云南中东部)及昆明诸部(四川西南部、云南中北部),占领达光王国东部的领土,促使很多傣族先民越过怒江向西迁徙,德宏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汉(东汉)帝国时期
公元47年,达光王贤栗率达光军民归附汉朝,达光王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之后,汉朝势力在达光迅速膨胀,达光王被迫将王城迁至怒江以西的德宏境内(梁河北部)。公元69年,达光王柳貌再次率达光军民归附汉朝,汉朝将已占领并划入益州郡的达光领土划出,加上尚未占领的达光领土设置永昌郡,归达光王及永昌郡守共同治理。德宏属永昌郡治下的哀牢县(今德宏州及保山市的腾冲县、龙陵县、隆阳区潞江坝)。
达光(掸)王国时期
公元76年,达光王类牢起兵反汉,被汉朝平定后,达光残余势力逃亡至怒江以西地区发展势力,很快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崛起,汉史称“掸国”,傣史仍称“达光王国”。德宏成为达光(掸)王国的一部分。
前果占璧王国时期
公元576年,瑞丽江河谷地区的傣族头人混鲁、混赖兄弟趁达光(掸)王国衰落之机,在勐卯(德宏瑞丽)称王,建立“果占璧王国”(即前果占璧)。德宏成为前果占璧王国的统治中心。
南诏王国时期
公元762年,前达光(哀牢)王族在洱海建立的南诏(蒙舍)王国占领果占璧首都勐卯,历经195年的前果占璧政权被南诏颠覆,当地傣族青年混等被南诏王招为驸马并册封勐卯王。德宏成为南诏王国的一部分,分属南诏王国的永昌节度(云南保山)和丽水节度(缅甸克钦)。
后果占璧王国时期
公元954年,前果占璧王族在勐兴威(缅甸兴威)恢复果占璧王国(即后果占璧)。公元1176年,后果占璧王国在勐卯(德宏瑞丽)修建陪都“允外遮”,与勐兴威的首都“允线遮”遥相呼应。德宏是后果占璧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帝国时期
公元1254年,蒙古大军征服大理王国后,越过澜沧江进入果占璧王国,果占壁各部或逃亡、或归顺。公元1261年,果占壁各部合派八位使臣赴北京朝谨忽必烈,元朝改果占壁为“金齿”,设置金齿安抚司。公元1276年,升级为金齿宣抚司,立金齿六路总管府于永昌(保山隆阳),下设麓川(瑞丽及陇川)、平缅(梁河南部及陇川北部)、镇西(盈江)、茫施(芒市)、柔远(潞江坝及龙陵北部)、镇康(永德及镇康)六路予以管辖,后又增设南甸军民府(梁河)。其中,麓川路、平缅路、镇西路、茫施路及南甸军民府属于今日之德宏。
麓川王国时期
公元1312年,麓川路总管混依翰罕宣布脱离元朝金齿宣抚司,在勐卯(德宏瑞丽)称王,以猛虎曾跃过头顶而自号“思汗法”,建立“麓川王国”。思汗法通过武力和招抚统一了大多数傣族地区,麓川王国的疆域西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印度阿萨姆)、东到红河流域(云南元江)、北抵青藏高原边缘(缅甸克钦)、南到湄南河上游(泰国清迈)。德宏境内有勐卯、勐宛、勐腊、勐盏西、勐底、勐养、勐焕、勐遮放等八个麓川王国勐级行政区,德宏成为麓川王国的统治中心,也是傣泰民族的文化中心。
明帝国时期
公元1441年起,明朝三次(1441年、1443年、1448年)发兵麓川,数十万明朝将士经过九年时间将麓川政权逼到孟养(缅甸克钦),麓川政权在孟养养精蓄锐后南下兼并了阿瓦王国(缅甸中部),直至1604年,被缅族的东吁王国灭亡。明朝在占领的麓川王国领土上分封傣族土司,在今德宏境内先后设置南甸宣抚司(梁河)、干崖宣抚司(盈江东半部分)、陇川宣抚司(陇川)、盏达副宣抚司(盈江西半部分)、遮放副宣抚司(芒市遮放)、芒市安抚司(芒市)、勐卯安抚司(瑞丽)等七个傣族土司管理区。
清帝国时期
公元1659年,降清的明将吴三桂进驻云南,德宏各傣族土司归附清朝。清朝沿用明朝制统治德宏,保留德宏境内的傣族土司管理制度,德宏分属云南行省腾越厅和龙陵厅。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盏达副宣抚司、勐卯安抚司、户撒长官司(乾隆时由陇川分出)、腊撒长官司(乾隆时由陇川分出)隶属腾越厅;芒市安抚司、遮放安抚司、勐板土千总(光绪时由芒市分出)隶属龙陵厅。
近代

中华民国时期
公元1911年10月27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人攻打清朝在昆明的守军,占领昆明城宣布云南独立;同一天,干崖土司刀安仁与进步人士张文光等人也在腾越(腾冲)发动起义,成立“滇西军都督府”,拥护云南独立。
公元1913年,云南军政府改“滇西军都督府”为“滇西道”,后又改为“腾越道”,管辖滇西29县及10行政区(原土司管理区),行政区行政委员(弹压委员)由原世袭土司担任。德宏境内有不愿改土归流的南甸土司区(梁河坝区)和八撮县(梁河山区)、干崖(盈江东)行政区、盏达(盈江西)行政区、陇川行政区、芒遮板(芒市)行政区、猛卯(瑞丽)行政区,均隶属腾越道(滇西道)。
公元1929年,民国中央政府通令,实行省县两级制,废除道制,但在云南成立第一、二殖边督办公署管理边境地区事务。德宏境内的南甸土司区、八撮县、干崖行政区、盏达行政区、陇川行政区、芒遮板行政区、猛卯行政区,均隶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
公元1932年,原八撮县与原南甸土司区合并成梁河设治局、盏达行政区改为莲山设治局、干崖行政区改为盈江设治局、陇川行政区改为陇川设治局、芒遮板行政区改为潞西设治局、猛卯行政区改为瑞丽设治局,仍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1940年,民国废殖边督办公署,德宏6个设治局改属腾龙边区行政监督署。
公元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德宏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
公元1942年5月,日军入侵云南,德宏沦陷。
公元1945年1月,国土光复后,德宏仍置设治局,先后隶属云南省第六区(保山)及第十二区(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公元1949年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潞西县,县城设在芒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公元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潞西,德宏解放。军政代表团接管设治局,建立潞西县和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5个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隶属保山专区。
公元1952年,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5个各民族行政委员会改设县,并增设县级畹町镇,均隶属保山专区。公元1953年7月,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公元1956年5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
公元1958年10月,莲山县与盈江县合并为盈江县。公元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地区的建置分开,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公元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
公元1971年11月,德宏州恢复建制,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公元1985年,畹町镇改为县级畹町市。公元1992年6月,瑞丽撤县设市。公元1997年4月,潞西撤县设市。公元1999年2月8日,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至此,德宏州辖两市三县,即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
公元2010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芒市”是国务院继1989年以后正式批准的唯一一个专名和通名只有两个字的县级市名称。“芒市”既是专名,其 “市”字又是政区通名[1] 。
2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德宏州境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德宏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占拥有量的2.3%。全州水能理论蕴藏量362.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102.15万千瓦。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0多种。有色金属矿有锡、铅、锌、铜、钨、铬、镍,黑色金属矿有铁,能源矿产有煤和石油,稀有金属矿产有铍、铀、锗、粘土,特种非金属、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云母、水晶、宝石、石灰石等。此外,还有10个重砂金测异常带。德宏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储量少,开采少。
植物资源

森林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主要植被为龙脑香、阿萨姆娑罗双、柚木、美登木、肉楂、竹类等;在亚热带,主要植被为阔叶林,以红椎、栎类、栲类、木荷、红椿、楠木、柚木、油茶、松树等为主,面积约占57.2%;在温暖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松树、油茶、核桃等,面积约占36.1%;在温带山地,评分植被为铁杉、高山栎、杜鹃灌木丛等,面积约占1.3%。珍稀保护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四数木、董棕滇桐、云南黄莲、香果村、云南石梓、鹅掌楸、铁刀木、大树杜鹃、云南娑罗双、野茶树、云南山茶花、鹿角蕨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顶果木、菠萝密、盈江龙脑香、瑞丽山龙眼、天料木、滇楠、紫薇、木姜子、厚补、林生芒果、木莲、红椿、铁杉、多果榄仁、苏铁、香樟、云南肉豆蔻、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等。德宏竹类品种繁多,历史便有“竹乡”美誉。还有普通野生稻、野生甘蔗、胡秃果、西番莲、橄榄、篓瓜、弥猴桃、番石榴等。此外,云南大叶茶群体种遍布全州,德宏小粒咖啡以味香质优享誉世界。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13年底,现有国家规定的一类保护动物:绿孔雀、孔雀雉、白颊山鹧鸪、红腿小隼、黑颈长尾雉、赤颈鹤、红腹角雉、白尾稍虹雉、冠斑犀鸟、双角犀鸟、蜂猴、叶猴、金丝猴、熊猴、豚尾猴、马来熊、熊狸、黑颈长尾雉、巨晰、长臂猿、云豹、云猫、金钱豹、孟加拉虎、亚洲象、云南野牛、扭角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草鹗(猴面鹰)、原鸡、缘斑鸠、竹啄木鸟、穿山甲、太阳鸟、岩羊、水獭、水鹿、麝、蟒、眼镜王蛇、秃鹫等,其中兽类50余种,爬行动物30余种,鸟类近100种。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白琵鹭、胡兀鹫、游隼、灰鹤、蛤蚧、娃娃鱼等。据不完全调查,仅盈江县便有脊椎动物554种,其中鱼类56种,两栖类22种,爬行类34种,鸟类356种,哺乳动物86种。 [2]
3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地形

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3404.6米,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米,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州府芒市海拔为920米,地表景观由“三山”(大娘山、打鹰山、高黎贡山尾部山脉)、“三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和“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和大小不等的28个河谷盆地(坝子)构成,河谷盆地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其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坝子有盈江坝(55.23万亩)、陇川坝(29.72万亩)、芒市坝(瑞丽坝20.42万亩)、遮放坝(11.82万亩)。
全州依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形成不同海拔的七类地带:①海拔2700-3404.6米的高寒山区,山势 陡峭,森林茂密,冬有积雪,气候寒冷,无人居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光(20张)
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22%;②海拔2200-2700米地带,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10-30度,森林较多,局部已经开发为轮歇地,林间草场可发展畜牧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64%;③海拔1800-2200米地带,此类地带多为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较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52?%;④海拔1600-1800米地带,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也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4.1%;⑤海拔950-1100米地带,谷坡一般在10-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属州内低热层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5.25%,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⑥海拔600-950米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7.95%,其中,农业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55.03%,⑦海拔210-600米地带,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39%,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其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
气候

德宏气候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面的高黎贡山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入夏有印度洋的暧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自然降水,加之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角度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全年太阳辐射在137—143卡/厘米,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4℃~20℃,年日照2281-2453小时,年积温6400-7300℃,年陆地蒸发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
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
4行政区划
编辑

德宏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面积11526平方千米,人口121.15万(2010年六普数据)。州人民政府驻芒市(原潞西市)。
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邮编
政府驻地
管辖
芒市
2987
39
678400
芒市镇
1街道、5镇、6乡
瑞丽市
1020
18.07
678600
勐卯镇
辖3乡3镇2区2个农场
陇川县
1931
18.16
678700
章凤镇
辖4个镇、5个乡,1国营农场
梁河县
1159
15.42
679200
遮岛镇
遮岛镇
盈江县
4429
30.52
679300
平原镇
平原,勐弄,卡场
(数据来源于德宏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5交通
编辑

德宏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面向印度洋的主要陆路出口,在中国的交通规划中,德宏的出海大通道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航空
德宏州境内的芒市建有飞机场,距市区6.5公里,现开通到北京、广州、成都和芒市的直达航班。未来芒市机场将建设成为国际机场,已开通芒市至缅甸曼德勒的包机。
公路
320国道从芒市双坡进入德宏境内,经芒市、风平、三台山、遮放、畹町直达瑞丽姐告,并建有至瑞丽弄岛的连接线。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德宏段已开工建设,德宏州内各县市之间已经实现完全二级路面互连。
铁路
大瑞铁路经大理、保山直达瑞丽,未来将直接连通缅甸印度洋出海口,已开工建设。大瑞铁路按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标准修建,设计运输能力为客车12对/日,货运1200万吨/年。
口岸
云南省有11个国家级口岸、10个省级口岸,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畹町口岸和瑞丽口岸)、2个省级口岸(陇川章凤口岸和盈江小平原口岸)。德宏口岸不仅是中国对缅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口岸。
6人口民族
编辑

全州总人口为1211440人。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07.1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0153人,增长13.08%。[3]
全州5个县、市共有家庭户315547户,家庭户人口为 11460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7人减少了0.44人。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男性为624774人,占总人口的51.57%;女性为586666人,占总人口的48.43%。总人口性别(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5上升为106.50。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52174人,占总人口的20.82%;15-64岁的人口为883264人,占总人口的72.91 %;65岁及以上人口为76002人,占总人口的6.2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3]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29147人,占总人口的51.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2293人,占总人口的48.07%。其中,傣族人口为349840人,占总人口的28.88%,景颇族人口为134373人,占总人口的11.09%,傈僳族人口为31530人,占总人口的2.60%,阿昌族人口为30389人,占总人口的2.51%,德昂族人口为14436人,占总人口的1.1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1079人,增长16.93%,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7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9074人,增长9.20%,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71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333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2239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2562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043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8182人,文盲率由11.07%下降为7.47%,下降3.60个百分点。
全州5个县、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14070人,占34.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97370人,占65.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9889人,乡村人口减少2973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39个百分点。[3]
2010年德宏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常住人口县市分布如下:
县市
人口数(人)
2000-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
瑞丽市
180627
2.30
芒市
389891
1.46
梁河县
154175
0.21
盈江县
305167
1.27
陇川县
181580
0.66
截止到2013年底全州人口共有106.78万人,其中傣族有33.73万人,景颇族有12.89万人,德昂族有1.32万人,僳僳族有2.62万人,阿昌族有2.84万人,佤族有0.09万人,汉族有51.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为52%。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7经济发展
编辑

概况

2011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1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6亿元,增长14.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6:34:40调整为26:36:38。完成财政总收入30.9亿元,增长4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42.8%,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3亿元,增长5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1亿元,增长3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增长20 %。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增长18.6%。金融机构实现存款余额353.5亿元,比年初增长22%,贷款余额191.3亿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7.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4%。[4]
2013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3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34亿元,增长7.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88亿元,增长12.9%,拉动生产总值增长个4.8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68亿元,增长13.9%,拉动生产总值增长个5.5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总体经济贡献率分别为14.3%、39.7%、46.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7:33.6:37.7变为29.2:32.4:38.4。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90.01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39.0%。人均GDP达18663元。[4]
2013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96亿元,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20.45亿元,增长26.0%;非税收入7.50亿元,下降7.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9.60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4.8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04亿元、教育支出16.0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8.0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3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83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50亿元。
第一产业

2011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5亿元,比上年增长8.6%。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5万亩,增长4.8%,粮食总产量65万吨,增长7.7%。新种甘蔗38.5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28.2%,甘蔗总面积达80.1万亩,预计总产量414.8万吨。茶叶种植面积35.5万亩、产量1.41万吨。天然橡胶种植面积22.6万亩,干胶产量6212吨。完成肉蛋奶总产量9.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9.6%。生物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六树一草”种植面积42.15万亩,总面积达192.6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坚果种植基地,盈江县被授予“中国坚果之乡”。完成烟叶种植10.3万亩,收购烟叶30.7万担,实现农业产值2.4亿元、烟叶税5000余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香料烟种植基地,德宏被列入全省新烟区开发建设州市。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09.9万亩,新增8.6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8.9亿元,增长16.5%。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投资2.3亿元,实施9个“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5.5万亩。续建盈江大型灌区等配套项目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4]
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7.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总产值64.19亿元,比上年增长5.1%;林业总产值14.74亿元,增长11.9%;牧业总产值22.39亿元,增长11.3%;渔业总产值3.54亿元,增长12.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2013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4.48万亩,比上年增长1.6%;粮食播种面积231.56万亩,比上年增长0.7%;油料种植面积15.74万亩,下降13.6%;甘蔗种植面积83.96万亩,增长0.4%;蔬菜种植面20.72万亩,增长9.3%;烟叶种植面积20.41万亩,增长34.9%;年末实有茶园面积35.66万亩,下降0.3%。[4]
2013全年粮食总产量75.2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粮产量12.88万吨,增长1.4%;秋粮产量62.39万吨,增长2.6%。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40.05万吨,下降0.3%;小麦产量1.43万吨,下降26.3%;玉米产量27.11万吨,增长10.9%;豆类产量1.05万吨,增长6.1%。
2013全年油料产量1.40万吨,下降12.2%,其中:油菜籽产量1.32万吨,下降12.6 %;甘蔗产量431.28万吨,增长2. 1 %;烟叶产量3.05万吨,增长49.5%;蔬菜产量16.70万吨,增长21.2%;茶叶产量1.80万吨,增长6.8%;橡胶产量6591吨,增长19.8%;咖啡产量1.97万吨,增长13.2%;澳洲坚果产量0.18万吨,增长50%。
2013年全年肉类总产量9.90万吨,比上年增长1.9%。 其中:猪肉产量7.55万吨,增长1.1%;牛肉产量1.02万吨,增长5.2%;羊肉产量0.14万吨,增长16.7%;禽肉产量1.15万吨,增长4.5%。年末生猪存栏数73.51万头,增长3.0%;生猪出栏84.77万头,增长7.9%。禽蛋产量5898吨,增长10.3%;牛奶产量3469吨,增长7.8%。[4]
2013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7835万瓦特,比上年增长6.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223万瓦特,增长27.4%;联合收获机3451万瓦特,增长7.7%;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8501万瓦特,增长2.2%;畜牧养殖机械5467万瓦特,增长 7.2%。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2125台,农用小型拖拉机47894台。全年农机化作业机耕面积205.09万亩,增长4.3%;机收面积73.36万亩,增长8.1%。
2013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71.9万亩,当年新增1.92万亩;累计节水灌溉面积42.25万亩,当年新增7.18万亩;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3平方公里。已建成水库73座(其中电站水库3座,分别为龙江电站水库、弄另水电站水库、葫芦口电站水库),水库总库容18.13亿立方米(其中电站水库库容14.53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7.63亿立方米,其中为农业供水6.46亿立方米。[4]
第二产业

2011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22%。制糖、电力、电冶、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0.5亿元,增长18.3%。[5]
2013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按现价计算)。全部工业增加值56.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10.3%;制糖业完成增加值8.93亿元,与上年持平;黑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2亿元,下降8.0。
2013年全州9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299.01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主营业务收入为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实现利税总额13.11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实现利润总额6.18亿元,比上年下降40.6%。
201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4%。全州具有资质的36户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实现利润988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2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4%;竣工面积79.56万平方米,增长9.4%。[4]
第三产业

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17亿元,增15.8%;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21.04亿元,增长8.0%。按行业看:批发业完成22.77亿元,增长12.2%;零售业完成55.57亿元,增长14.8%;住宿业完成1.29亿元,增长13.2;餐饮业完成9.59亿元,增长12.5。
2013年全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5%。其中:出口19.23亿美元,增长50.7%;进口8.34亿美元,增长1.6倍。全年共实施国内合作项目298项,新增 123项,利用国内资金17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4]
2013年全州拥有民用车辆49.92万辆,比上年增长9.0%,其中民用汽车10.92万辆,增长13.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2437万人,增长6.7%;旅客周转量199019万人公里,增长10.7%。全年完成营运车辆货物运输量1845万吨,增长15.6%;营运车辆货物周转量147939万吨公里,增长18.9%。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7687公里,比上年增长2.4%,其中,等级公路5880公里,增长6.6%;等外公路1807公里,下降9%。
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9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海外游客17.60万人次,增长16.1%;国内游客775.54万人次,增长20.3%。旅游业总收入103.15亿元,增长19.5%。
2013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4.38亿元,比年初增长13.4%。其中:个人存款283.48亿元,增长16.2%;单位存款135.17亿元,增长8.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77.26亿元,比年初增长16.1%。其中:短期贷款99.82亿元,增长29.0%;中长期贷款177.03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涉农贷款183.43亿元,增长11.6%。[4]
8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

2013年德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792人,在校生9026人,毕业生237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199人,在校生11267人,毕业生3273人;普通中学招生23352人,在校生64376人, 毕业生18549人;小学招生18110人,在校生104418人,毕业生17801人;幼儿园招生24905人,在园幼儿40768人,毕业20011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5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8.32%,高中阶段入学率59.39%。[4]
科技

2013年争取到国家、省科技(科普)计划项目48项,比上年增加2项,经费1535万元,比上年减少151万元;州级科技(科普)计划项目立项118项,比上年增加15项,安排经费568万元,比上年增长313万元。2013年度,评选出德宏州政府科学技术奖35项,比上年增加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6项。[4]
文化

2013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研究所1个,文化馆6个,文物管理所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4.34%,电视人口覆盖率94.85%。全年出版各类报纸700万份,各类书籍220种,共45万册。[4]
卫生

2013年末有全部卫生机构669个,病床5759张,卫生技术人员5537人,其中:执业医师1658人,助理医师481人,注册护士177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235人。[4]
体育

2013年德宏州参加国家级体育比赛1次,组织对外交流7次、省级比赛5次、州级比赛30次、县级比赛57次。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23枚、铜牌9枚。[4]
9文化艺术
编辑

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傣语支,国内同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侗语、水语、松佬语、毛南语、黎语,同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是很接近的亲属语言。
德宏傣族学者普遍认为,德宏傣文字母来源于印度巴利文字母,德宏傣文是由缅甸文字变化而来的。有老傣文与新傣文之分。新傣文系1954年在老傣文基础上改进,共有36个字母、19个声母、84个韵母,6个声调。书写为自左向右横写。拼写顺序是声母在前,韵母在中,声调符号放在韵尾后面。
截止到2013年使用德宏傣文的地区,有德宏、保山、临沧、思茅、大理、楚雄等地州的傣族地区,人口达40多万。
文学艺术

傣族叙事长诗,截止到2013年傣族叙事长诗大约有五百五十部,这些作品都是数千行、数万行的宏篇巨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藏中一座绚丽多彩宝库。傣族叙事长诗从题材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英雄史诗,主要反映傣族氏族部落之间为掠夺土地、奴隶、财富和驯象爆发的残酷而激烈的兼并战争,所描绘的场面,波澜壮阔,气势恢弘,体现了当时傣族先民崇尚武力的社会特征。二是阿銮故事,阿銮,即汉文佛经中的"阿罗汉"。南传佛教认为:阿銮托生转世自三十三代起是人首兽身,以后成为人,经历了从穷人到富人、到王子,最后成佛的漫长过程。对古德玛(释迦牟尼)成佛前遭遇的各种磨难和奋斗经历的描写,就形成了庞大体系的"阿蛮故事"。三是现实生活题材,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叙事长诗,与"阿銮故事"有明显的区别,主要特点是神话色彩完全消失,直接面对傣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这类长诗以《 娥并与桑洛 》、《 线绣 》、《 叶罕佐与冒弄养 》为代表,被称为德宏傣族"三大悲剧长诗"。
傣剧发源于今德宏州盈江县。在傣族民间说唱、动唱及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形成傣剧的雏形。此后,大量吸收借鉴滇剧、川剧的表演形式,使傣剧在打击乐、道白、服装、化装等方面日趋完善。截止到2013年德宏傣剧剧目共有三百多个 ,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移植剧,是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演义和汉族戏剧翻译、改编而成的。如《 封神榜 》、《 陶禾生 》、《 汉光武 》、《 王昭君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白蛇传 》、《 梁山伯 》、《 乾隆下江南 》等,这类剧目计有190个。二是传统剧,是根据佛经故事、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和故事创作改编的傣剧剧目。如(阿銮相勐) 等,计有69个。三是新傣剧,是解放后移植的或新创作的以傣族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目,有50多个,被称为"新傣剧"。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 刘介梅 》 等。
傣族音乐为五音阶,曲调比较平纯固定。傣剧的曲调主要来自傣族民间丰富的民歌调,特别是表现剧中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直接采用了傣族最熟悉的民间情歌对唱的调式。在傣剧发源地盈江,最早的戏调有"城子戏调"和"坝子戏调"两种。随着傣剧的传播,逐渐融人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傣族民歌调,使傣剧曲调不断得到丰富。如盈江戏调传如芒市后,吸收了民间的"喊半光"(跟鼓调),形成"芒市戏调"。
傣剧形成初期,配乐非常简单,只有牛皮鼓、锣和镲等打击乐。改革后的傣剧伴奏乐器主要有以下三类:1 、傣族民间乐器:有象脚鼓、阶进、硭、牛皮短鼓、盒罗(即牛木铃)、吟板、葫芦丝、笋叶琴、牛脚琴、三弦、丁琴等。其中,硭又分为小硭、中硭、大硭和排硭。2 、汉族民间乐器:主要有竹笛、洋琴、胡琴、琵琶等。 3 、西洋管弦乐:主要有黑管、圆号、长号、双簧管、小号和大、小提琴等。
山歌,傣语称"喊麻",德宏地区的傣族山歌高亢洪亮,甜脆悦耳,句尾加虚词"萨喽"做衬。各县市山歌有区域性的不同。
傣族绘画与佛教关系密切,多用于装饰佛寺正殿的天花板、垂檐板壁、佛龛或佛陀的背景和土司衙门。有的地区,群众也用来装饰自己的门窗,主要有壁画、连环画、布画、年画以及佛经、书的封面和插图等。绘画人主要是在寺或还俗的僧侣。奘房绘画内容多为宣传天堂、地狱、人间的轮回说,也有部分世俗题材,民间装饰不乏花鸟虫鱼等画家的爱物。德宏傣族绘画(特别是佛寺绘画)画风单纯粗犷,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建国后,德宏傣族绘画有了较大发展,70年代梁河县芒东区傣族农民画在全省有一定影响。70~90年代瑞丽多次在全省全国农民画展中获奖。1989年瑞丽被国家文化局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乡"。
剪纸傣族群众喜爱的特有的装饰品,多用于做佛事时的奘房的装饰和喜庆节日时家堂和大门的装饰,图案多为花卉鸟兽。
傣锦 图案丰富,常见的有动物和花卉图案,多以反映生活为主,有的也带有某种政治的色彩、宗教的意念和涵义。色彩变化上,喜用黑色为底,色彩绚丽,构图严整规范,显得富丽堂皇。多用于 "赕佛"和 "筒帕"(挎包)、被面、床单、妇女统裙和结婚礼服、顶头帕等生活用品。[6]
舞蹈音乐

傣族民间舞蹈的种类非常多,有农作模拟舞蹈、抒情舞蹈、故事舞蹈、祝谢舞蹈、道具舞蹈、武术舞蹈、祭祀舞蹈、宫廷舞蹈等等。其中以拟兽舞蹈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孔雀舞、白象舞、鱼舞、大鹏舞、马鹿舞、猴舞、龟舞等。
傣族的摸拟舞蹈有图腾祟拜的遗痕,但绝大部分与佛教的流传密切相关。其中,孔雀舞是代表傣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的舞蹈,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独立于宗教之外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表演性舞蹈。[6]
孔雀舞 孔雀具有高贵优雅、温和从容的性情,与傣家人的民族性格相吻合,又是佛祖的使者,所以孔雀成为傣族心目中神圣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凡节日喜庆都要跳孔雀舞。有道具孔雀舞和徒手孔雀舞两大类。过去只限男性跳,女性跳孔雀舞是解放以后才逐渐开始的。道具孔雀舞,俗称"架子孔雀舞"。舞者头戴王子金盔和王子面具,腰系用细竹、彩绸制作的、可以张合的孔雀翅膀和长长的孔雀尾。这种装扮,与印度民间的孔雀舞非常相似。道具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三人以上表演的有故事情节的孔雀舞。
嘎光 以象脚鼓为伴奏的集体舞,在傣族民间最为盛行,男女老少都会跳。人数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舞呈"三道弯"形,节奏舒缓,舞姿轻盈优美。"三道弯"是傣族及南亚、东南亚许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这是原始人类采摘树上果实的再现,同时还表现出古代百越部族对鸟、蛇图腾崇拜的痕迹。
瑞丽、碗町一带"傣德"支系跳的嘎光,打击乐手站在舞场中央原地伴奏,众人围圆圈踏节拍而舞。潞西、盈江、陇川、梁河"傣勒"支系跳嘎光时,打击乐手位于舞队之首,引导舞队进人舞场后,才到舞场中央伴奏。舞蹈进人高潮时,懂武术的男子脱去上衣,露出文身,随鼓点在舞场中表演傣拳,众人齐声发出"呀呀一呜一呜"的欢呼声。气氛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葫芦丝 葫芦丝是德宏傣族群众最喜欢吹奏的传统乐器之一。葫芦丝,傣语称"筚朗道",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民间吹奏葫芦丝,一是老年人自娱自乐,排遣孤独,内容多为叙事性的古调,音符悠长、苍凉、凄楚,是老年人怀古、排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时,吹奏葫芦丝传递情感,曲调优美、抒情、浪漫。[6]
宗教信仰

德宏傣族信奉小乘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分摆奘、朵列、摆润和左底4个教派。
佛教在傣族人民心中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问题,而且对人的生活起着支配作用。婴儿降生,得请佛爷取名;男孩长到七、八岁要进奘房学习。结婚、建房、疾病、丧葬等,都得请佛爷诵经。傣族在每年诸多的宗教节日里,得停止生产参加宗教活动。[6]
摆奘、朵列、摆润和左底4个教派学说和教义相同,但戒律的宽严程度不同,因而各派教徒在生活方式上也不尽相同。[6]
摆奘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即不杀生、不淫乱、不妄言、不偷盗、不饮酒该教派信徒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50 % 以上;朵列的教规、教义与左底教派基本相同,分"苏探玛"和"睡晋"两派,信徒约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33 %;摆润又称"耿润",分为"润罢"、"润顺"两派,与临沧、西双版纳傣族信奉的耿润同为一个教派,其教义、教规基本与摆奘相同,全州摆润信徒约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12 %;"左底"僧侣在日常生活中有极严格的戒律,信徒仅占全州南传佛教信徒总数的3 %。佛寺建在远离村寨的僻静处,僧侣四方云游。出行只携带一把油纸伞,披一件黄红色袈裟,睡觉不用被褥,不随意进他人家。凡信仰左抵派的村寨,除耕牛外,不得养牲畜和家禽,禁狩猎、捕鱼,见到"召闷"、"召吉",行跪拜大礼,"左抵"派还明确规定信徒不准种植和吸食鸦片,严禁饮酒。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左抵"的戒律已有所宽松,信徒家中普遍养猪、养鸡、养鸭。
德宏傣族地区现有五百多座奘房,其建筑形式分为三种,即傣式、傣汉式和汉式。傣式奘房主要分布于农村,傣汉式和汉式奘房多出现于城镇、交通沿线或较大的村寨。[6]
傣汉式奘房一般出现在交通沿线,是德宏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观。由于德宏位于华夏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交汇之地,傣汉式奘房便是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以及傣族传统文化相互揉和的产物。这些奘房的大门,往往有门神把守,门神关公、秦琼,是汉族家喻户晓的传奇性历史人物;大殿内端坐着佛祖释迦牟尼,却是印度恒河文明的代表;而奘房的建筑又保留着傣族的传统风格。
汉式奘房 完全借用汉族建筑风格建造的,从基础、墙体、屋顶到梁柱、门窗等都表现出汉族宗教建筑的特点。这种奘房的数量不多,以芒市五云寺、佛光寺和瑞丽芒约佛寺为代表。五云寺因门前有五棵大青树,树上常年栖息着许多白鹭,远看犹如五朵白云,五云寺因此得名。傣族称为"奘罕",意为"金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是芒市坝现存建立最早的奘房。[6]
德宏著名的佛塔主要有盈江允燕佛塔、陇川景坎佛台佛塔、瑞丽姐勒金塔芒市树包塔潞西丰平佛塔、瑞丽弄安鸭塔等。
僧侣 在德宏傣族地区,男孩到了7岁,就可送奘房做"嘎比"(意为学僧)。经奘房长老同意,为男孩剃度,便开始学习傣文和佛教基本知识,并做一些扫地、挑水、拾柴之类的杂务,穿俗服,食宿在奘房。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嘎比"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回家务农,要么留在奘房当和尚。如果选择了后者,就要择日举行晋升"召尚"的仪式。[6]
奘房中的僧侣,一般分为召尚、召长、召几、召崩几四个等级。其中,召几、召崩属于奘房里的高僧,被尊称为"大佛爷"。如果是结过婚的人出家,水平再高也不能升为大佛爷。
做摆 流行于德宏地区的一种宗教盛典,傣语叫做"摆帕拉",意思是为通往佛国天堂做准备。傣族一生节衣缩食,稍有储蓄,就要做摆。他们认为:"做摆"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做摆是对佛的最大功德,表示对佛的虔诚;另一方面做摆是积蓄福禄财宝,死后可享受,家人可入佛国;再一方面做摆后自己得以"帕嘎"称呼(即"无限忠于佛主的佛门弟子荣誉称号")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获得人们的尊重与羡慕。[6]
民族节日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佛教节日,即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衍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过年、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节期是傣历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月二日,约在清明后7至10天后举行,一般欢庆3至7天。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民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固定为阳历4月12日至14日。第一天是傣历除夕,人们上山采花,装饰佛亭,把水注入水龙浴佛。从元旦开始,各户都端着供品入寺,由法师主持滴水仪式。节期内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唱歌跳舞,放孔明灯等。[7]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传说。盛大的目瑙纵歌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为期3至7天。为便于组织节日活动。节日里,景颇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一早便结队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进行欢庆。目瑙纵歌由两位德高望重的“瑙双”领头。瑙双头戴犀鸟嘴和孔雀帽,手中挥舞长刀,边歌边舞。舞场中央竖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栋”标志,上刻目瑙纵歌的路线,人们围着“目瑙示栋”尽情歌舞,参舞者少至数百人,多至上万人,故有“万人舞”之称。[7]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四举行。关于它的来历,较普遍的说法是:纪念和歌颂阿昌族祖先“遮帕麻”和“遮咪麻”战胜危害人类妖魔“腊訇”的壮举。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统一为“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期2日。节日期间,阿昌人在舞场中央竖起壮丽的“阿露窝罗”标志,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抬着白象和青龙,手持青枝绿叶,在象脚鼓声中围着阿露窝罗标志耍龙舞象,载歌载舞,欢迎佳节。[7]
【阔时节】 亦称“拉歌”节,意即新年歌舞节。每年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届时,各地选定场址,搭起台棚,附近村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跳三弦、芦笙或“木瓜瓜切”舞,举行火枪、弩箭射击比赛及对歌等活动。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定为僳僳族阔时节。1987年2月,在盈江县城允燕山建了阔时节的永久性标志“木多依”塔。1990年陇川县弄贤村也建了阔时节的永久性标志塔。[7]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达古达楞格莱标”,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52。
2008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德昂族浇花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85。
2010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目瑙斋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
10旅游
编辑

勐巴娜西珍奇园
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德宏州潞西市城东南,占地526亩。勐巴娜西珍奇园汇集了中国少见的大量古树名木和世界罕见的硅化木玉石。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瑞丽市东北20公里处,国家4A级景区,面积7平方公里,是集热带雨林、宗教圣地、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热带雨林景区。[8]
瑞丽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绝对地理位置处于东经97. 31′~98. 02′,北纬23. 38′~24. 14′之间。陆路距省会昆明752公里,距州府芒市103公里,为东起上海,西达瑞丽的320国道终点,是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的交汇处。其东连潞西,北接陇川,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
芒市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典型的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僳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市。芒市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重要门户之一。
树包塔
树包塔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傣文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芒市第十七世土司放愈著为纪念一场胜利的战争而修建了此塔,距今两百多年。此塔系砖石砌成,高约十余米,呈八角形,神龛内竖着佛像。砖砌的塔身天长日久出现了裂缝,风中渐渐积满了尘土,一粒榕树种子被风或鸟带到了塔缝中,春雨浇下,种子生根发芽,于是古塔就渐渐被榕树包了起来,形成树包塔奇观。如今塔顶上的树已高达30余米,树冠覆盖近1000平方米。塔包着树,树包着塔,结成了一个坚强的实体,塔就是树,树也就是塔。[9]
姐告
姐告系傣语,意为旧城,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的边贸口岸,云南50%左右的边贸物资从这里进出,是云南省瑞丽市的新经济开发区。姐告位于瑞丽市南面4公里处,面积1﹒92平方公里,是320国道的终点,有“天涯地角”之称。它对面是缅甸的木姐市。
瑞丽边贸街
瑞丽边贸街也叫兴市街,位于瑞丽市西北,占地面积达3.2万平方米。这里卖货的大多是中缅边民,多有本地傣族特色的木雕、皮革、纺织等工艺品,各种中外小吃、名特菜馆数不胜数,是云南最大、最热闹,也是最有特色的边境集市。
大等喊
大等喊是位于瑞丽市区南10公里处的一个傣家村寨。密林深处的等罕寺,始建于清乾隆间(1736―1795),正殿为干栏式建筑,重檐歇山顶,殿前有亭阁两府。《孔雀公主》、《相约在凤尾竹下》等电影曾在这里拍过外景。
勐巴娜西珍奇园
勐巴娜西珍奇园园林中有鸟巢蕨、鹿角蕨、莲台蕨、王冠蕨、石斛兰、一叶兰、万代兰、地乌龟、沙漠玫瑰等植物,还有千余盆人参榕、罗汉松、紫薇、三角梅、巴西铁、黄杨、铁树、榆树等桩景。游览道两侧竖立和横摆着数百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亿年树化石、二亿年树化玉和奇形怪状的山石、水石、石胆、玉石、翡翠。珍藏馆内,陈列着来自国内外的200多种奇石、化石和大型根雕。
莫里热带雨林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瑞丽市东北20公里处,是集热带雨林、宗教圣地、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热带雨林景区。莫里景区保存有大叶榕、细叶榕、“森林魔王”绞杀藤以及有“上亿万年活化石”之称的树蕨等数十种珍稀植物。
温泉附近有老态龙钟、盘根错节的大青树,其下有座金色的傣式塔亭,内有一块囤箩石,在它倾斜于地面的岩壁上嵌有一个巨型“足印”,趾掌清晰可辨,这就是在南亚、东南亚佛教界享有盛名的佛脚印。足印长96厘米,前掌宽43厘米,足弓宽33厘米,后跟宽52厘米。[10]
瑞丽江
瑞丽江是云南省西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其中20余公里属中缅两国界河。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它发源于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的分水岭,经莫里峡谷,进入瑞丽坝,流经缅甸中东部,汇入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瑞丽江江面有三段不同的景观:遮放段、畹町段和瑞丽段。
一寨两国
“一寨两国”景点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11]
菩提寺
菩提寺,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中心,是芒市地区现存较好的一座佛寺。菩提寺初建于康熙十六年(一六六七年),因寺前有一株茂盛的菩提树,故得名。傣语称之为「奘桐」,意为宝石寺。菩提寺既是台心,也是各族信众的文化娱乐场所。一年中该寺主要有三次大的活动(春节、泼水节、赶躲节)。
畹町生态园
畹町生态园位于瑞丽市畹町西南9公里的瑞丽江畔,被称为“中国孔雀的家园”。生态旅游园分为植物园、动物园、孔雀园、蟒蛇园、百鸟谷、生态标本馆等景区。有热带、亚热带珍稀树种40余种,各种珍禽异兽100余种。
畹町
畹町位于德宏南部,隔河与缅甸相邻。“畹町”系傣语音译,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做“太阳当顶的地方”。全市总面积95.34平方公里,总人口二万多,市区仅五千多人,是全中国最小的城市之一,也是云南的三个边境开放城市之一。畹町有全国罕见的柚木林,郁郁葱葱的橡胶林,各种热带作物也很丰富。
11地方特产
编辑

德宏水牛

云南德宏水牛高大健硕,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如今,它们的家族可谓“牛丁兴旺”,正上演着一出双向发展的好戏。德宏水牛的养殖数量有10多万头,几乎德宏所有的地方都养有水牛。[12]
德宏咖啡
德宏咖啡种植已有上外落百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末,德宏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00多吨。德宏州咖啡种植以小粒种咖啡(即阿拉比卡)为主,品种优良,质优味美,曾创造单产363.5千克咖啡豆的全国最高纪录(我国咖啡豆平均亩产约80一100千克)。1998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德宏列为全省重要的咖啡主产区之一加以重点扶持。

到2010年底,德宏州咖啡种植面积达13.9万亩,投产7万余亩,年产咖啡干豆1.1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盈江竹筒饭
竹筒饭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多用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
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普通的竹筒饭,哈尼、拉祜、布朗、基诺族群众都常煮食竹筒饭,大多见于野炊时自烹自食。
傣族葫芦丝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是簧管乐器,常

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13]
傣族的葫芦丝又称为“筚朗叨”,它是把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竹管下端,嵌有铜簧片,中间一根较长的竹管开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其余两根是副管,只设簧片、不开音孔,葫芦柄端开有送气孔或插入一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时,主管奏主旋律,副管发单音,形成和声效果,音色柔美悦耳。
户撒刀
户撒刀是进景颇族的特产。户撒刀距今已有600年的制作历史,素有"削铁如泥、吹发即断"的美称,还有"柔韧可绕指、

放开即弹直"的特点。其刀形奇特多样,上面多刻有龙凤及十二生肖等图案和户撒两字及工匠标志。户撒刀不仅远销内蒙、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在缅甸、泰国、印度和日本等国都有一定的市场。如今产品达到50多种130多个花色,并形成了一些半机械化生产的刀具专业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 ( 琼ICP备12002442号-29 )

GMT+8, 2024-3-29 23:28 , Processed in 0.0773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个个游|个人自助旅游网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